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章节目录 第129章:大明农业的未来(求订阅求月票)
    朱英听到朱樉这话,有些懵。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朱樉,但在他的心目中,朱樉可算不得一个好人。

    早就给他挂上了残暴的标签。

    但是自从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可能因为自家人的关系,就稍微好了一些。

    现在看到本人,不得不说,朱英的印象多少是有些改观的。

    人总是会受到眼睛的欺骗,毕竟朱樉的颜值,还算是不错。

    身材挺拔,眉宇间神采十足,加上自信的眼神,很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

    “二叔客气,那事我都忘记了,倒是老爷子那边,让二叔可能受了点委屈。”

    朱英直接说道,对于玉佩的事情,他并不知情。

    听到朱英的话,朱樉一脸苦涩,父皇那是真的打啊,不带留手的那种。

    要不是父皇现在年纪大了些,自己也扛奏的话,指不定真要在床上躺上月余。

    “都是一家人,过去的事情有些误会就不多说了,二哥,大侄子这都过来看你了,怎么,让我们在这里干站着呢。”朱棡直接说道。

    “我的错,三弟,大侄子,快些过来坐。”朱樉连忙说道。

    凉亭里,三人入座后,下人很快就将茶水送来。

    显然朱樉早就准备好了。

    茶香扑鼻,显然是上等好茶。

    “搞什么茶,二哥你也真是,还附庸风雅起来了,快些吩咐后厨整几个好菜,快些上酒。”

    “咱们叔侄三人,这也算是第一次见,今日里,咱们就不醉不归。”

    朱棡看到二哥朱樉竟是准备茶水,直接就嚷嚷了起来。

    “这事是二哥没安排好,稍等,我马上吩咐下去。”朱樉闻言,大笑一声,带着些许豪迈,直接说道。

    随即便是吩咐管家去准备。

    “二叔且慢。”

    朱英突然开口叫住。

    “大侄子,可是有什么问题。”朱樉不由问道,他还以为大侄子不想喝酒。

    “二叔,三叔,可是忘了,我便是开茶楼的。这回也是第一次和两位叔叔就膳,还是让侄儿来安排吧。”朱英笑着说道。

    “这怎么能行,你这都到了二叔家,二叔还能让你准备吃食,这不是打二叔的脸吗,这些小事,让二叔来做便是。”

    朱樉面带不愉的说道。

    这次让三弟朱棡把大侄子叫过来,其中不仅仅是求大侄子帮忙,也有赔礼道歉的意思。

    “二哥,你还是让大侄子安排吧,大侄子家茶楼的早点,你又不是没吃过,就你家那几个厨子,能做些什么好吃食出来。”

    朱棡毫不客气的说道,对于美食,朱棡很是喜爱的。

    二哥朱樉这里的厨子,也就跟他家的大同小异,没什么稀罕的。

    但是大侄子那里,可是给了他很多期待感。

    早点做得那般美味,看这情况饭食肯定差不了。

    朱英是独自跟随朱棡过来的,所以只能麻烦朱樉这边安排人去他的府邸通知。…

    接下来,朱英便开始和朱棡,朱樉开始闲聊起来。

    朱棡和朱樉两人,虽然看上去,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好像混得很差,总是被训斥,在自家藩地上也总是犯错。

    但是实际上,两人在大明军队,可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朱元璋自从建国开始以来,就一直在逐渐将兵权,朝着自己的这些儿子手里过度。

    一些大战,也是尽可能的让儿子们统军。

    朱樉和朱棡,也是自小在军营中长大,成长的时候,朱元璋对其也进行过精英教育。

    学问方面暂且不提,就带兵打仗上,可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就目前而言,哪怕在功劳上,比之朱棣要差上一些,但实际军事能力就算弱,相差也不会很大。

    至少朱樉和朱棡加在一起,打朱棣一个那是没有半点问题。

    而且由于朱樉和朱棡,都是马皇后的亲子,在众多皇子间,地位还是很高的。

    尤其是朱樉,早前大哥朱标没去世的时候。

    在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将大宗正院改为宗人府,朱樉为诸王之长,因此被任命为宗人令。

    宗人府就相当于一个特殊的审理机构,其中皇室成员的宗族名册,撰写帝王谱系。

    记录皇室成员子女的嫡庶、名称封号、嗣职袭位、生卒年间、婚嫁、丧葬谥号等事。

    其中还有最为重要的两项,皇室成员犯罪,由宗人府单独审理,包括皇室成员的俸禄多少。

    宗人令,也就是说,所有的皇室成员,都在朱樉的管辖范围之内。

    看似这些皇室成员,好像也影响不了什么大局。

    但是有一点,现在的大明,可不是朱棣靖难之后的大明,所有的藩王们手里都掌握有兵权。

    虽然不多,少则数千,多则上万,九大边疆塞王也是三万封道。

    两人一番客气后,朱橚屏退左右,开始和冯胜聊了起来。

    “岳丈大人,不知这次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由不得朱橚直接,对于父皇,朱橚从小就害怕,之前还出了那么一档子事。

    冯胜笑道:“橚儿不必担心,为父这次过来,是受到了陛下的谕旨。”

    朱橚听闻有些疑惑,问道:“父皇可是有什么旨意?”

    冯胜有些无奈,知道这女婿完全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估摸着对于京师现如今的情况,完全不了解。

    只能说道:“关于最近的孝陵传言,橚儿可有耳闻。”

    朱橚愣了一下,回忆片刻才说道:“好像是有这么一档子事。”

    他记得,宫里曾经有太监,给他送来了孝陵虞王陵墓的一些情况。

    不过他当时匆匆的看上一眼,发现跟自己关系不大,就直接忽视过去了。

    冯胜没得办法,只好将孝陵陵墓的事情,详细的述说了一遍。

    朱橚听完后,还是有些疑惑:“这跟岳丈大人过来见小婿有什么关系。”

    冯胜只好继续讲述,关于朱英此人。

    朱橚听完,这才明白,然而说出的话,却是让冯胜哭笑不得。

    “原来那美味的早点,竟是我大侄子开到茶楼嘛,不错,看来日后这早点的事不用担心了。”

    “岳丈回京得晚,那秦淮河畔平安茶楼的早点,可是极为出名,那一口下去,真就是人间美味。”…

    “可惜就是太少,夜半十分腹中饥饿的时候,更加怀念。”

    朱橚听完后,顿时就回忆的美味。

    这也算是他从藩地开封到京师之后,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了。

    听到女婿的话语,完全不在关键点上,冯胜也只好说道:“这次陛下召为父回京,便是去辅导长孙殿下。”

    “想来长孙殿下的身份,经过孝陵之事,已然被陛下证实。”

    “陛下让为父过来寻你,应当也是希望橚儿能够支持长孙殿下。毕竟死而复生这样的事情,怕是很多人难以接受。”

    冯胜缓缓的解释道。

    朱橚却道:“既然父皇都已经确认了,那怎么可能还有假。孝陵那等地方,还能有人作妖不成,想来便是我那大侄子福大命大,逃过一劫。”

    在朱橚的心里,自己的父皇朱元璋无所不通,有着很是强烈的个人崇拜。

    这种个人崇拜,不仅仅是朱橚,在所有的皇子皇女心里,都是差不多的。

    朱橚虽然喜爱读书,但因为长年累月的研究医学,所以心思单纯。

    这跟后世的一些研究人员的性格很相似。

    冯胜点点头,不管心中如何去想,还是要跟长孙殿下先见上一面再说。

    于是说道:“橚儿要是没什么事情,哪怕跟为父一共到长孙殿下那里一趟。”

    朱橚点点头,轻重缓急他还是清楚的。

    “岳丈稍等小婿一会。”

    朱橚说完,便回到书房,把之前的记录稍作整理,同时也嘱咐老管家,一定要将院子里的珍贵花草照顾好。

    这些花草,都是他从开封带过来,这是因为朱橚知道吊唁的时间不会短暂,不放心留在藩地,就全部带了过来。

    照顾的同时,也方便研究记录。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橚并不完全是一个大夫,更像是个植物学家。

    而这其中,水稻也是植物的一种,同样在朱橚的研究范围内。

    :m..

    亲,本章已完,祝您阅读愉快!^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