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督抚天下 > 督抚天下最新章节列表 第七十四章 难断的家务事
    “你……你这又是什么意思?”孔璐华听着也不禁有些好奇。

    “想来也是我不好,之前从来没与你说过我娘的故事。”阮元道。“其实小的时候,我家曾经一连数年,入不敷出,当日爹爹虽不情不愿,却也做了几年抄写的工作,才把家里生计,维持了下来。那时我们觉得扬州物价高昂,我和娘便到陈集住了段时日。那时我刚识字,娘便教我唐诗,我小的时候,还有口吃的毛病,读书总是读不下来,也是娘一点点帮我……”说着说着,阮元不知为何,竟像开了闸一般,将母亲授以唐诗、教习《孟子》、送自己去江府读书、为自己请乔书酉为师、批评自己交友不慎等昔日往事,一股脑的说了出来,想到十八岁那年母亲冒暑操劳,竟致去世,也不禁有些落寞,这才想起,这一夜竟然给妻子说了这么多自己的故事。其实此时天色已晚,房中唯有明烛掩映,又兼佳人相伴,正是多情之人易于倾诉之时,阮元说了许多母亲林氏的故事出来,只让孔璐华听着听着,都不禁双眸微动,险些落下泪来。

    孔璐华听完阮元的话,也沉默了半晌,道:“所以……你在孔府之时,便对我礼敬有加,也是想到了你娘么?”

    “对夫人而言,还有一重缘故。贞观时的孔宪公,是夫人先祖,孔宪公作《五经正义》,垂训天下学人。我也因其故,在面对朝鲜国使之时,解了一重危难。”说着,阮元又将当年自己与朴齐家辩论,收金正喜为徒的故事告诉了孔璐华。说起自己第一个学生竟然是一位朝鲜神童,这时也不禁莞尔。

    阮元所谓贞观孔宪公,指的便是唐代大儒,孔子后裔孔颖达,其实孔府千年来几经变迁,孔璐华未必就是孔颖达直系后人,可看着阮元言辞真挚,似无作伪之态,孔璐华也自信了七八分。可想着自己毕竟是女子,似乎不该主动求爱,又道:“那……那平日对我这般冷漠,又是如何?你说你对我礼敬有加,我可以相信你,但你平日对我的态度,只像是对家人,却不像对着你的正室夫人。难道你之前那位夫人在时,你也是这般拒人于千里之外,连夫妻之事都不愿做么?”

    “自然不是,彩儿在时,我们家便如寻常人家一般,日子自然也是寻常的日子。只是……”这一次,阮元终于不再掩饰,脱口而出:“只是夫人来了我家之后,却好像……好像之前的阮家已经不在了,换了个新家似的。就连爹爹,也是这样的想法,夫人,爹爹对我说过,他也很喜欢你,有你做我的妻子,他也认为是阮家莫大的福分。可……可每日我们晨昏定省之时,他都要面对十个人,这样的排场,爹爹看着,也有些惭愧啊。”

    “夫子你在说什么啊?”孔璐华颇为不悦的说道:“我孔府女子出嫁,自然要依大宗小宗之别,以定下陪嫁家人仆从。我祖父、伯父、弟弟都是衍圣公,伯父早逝,并无子女,只得弟弟入继大宗,这距离大宗最近的女子,便是我了。我出嫁之前,也曾考虑过不要过度铺张,是以参详了历代孔府大宗出嫁卤簿,只取了中数出来。怎得到了你这里,这样的排场便接受不得了?你说到这里,我还想问你呢,这学署里能用的房舍,现下都已住上了人,还有十个下人,眼下找不到房舍来住,我只得给他们在兴元坊租了房子,平日凑合着过了这半个月。这学署前面的士子席舍,我看还有些空余,要不你搬空一些出来,让他们住进去,如何?”兴元坊在学署之北,原本住户颇多,但到了乾嘉时期,因为远离市集,这里的官府又时常侵占坊中宅地,已然渐渐衰落,坊中不仅人少,房宅质量也不好,是以孔璐华并不愿意让自己的下人在那里久住。

    “夫人,这士子席舍本是给读书人……”阮元本想与妻子争辩一番,可看着妻子面色,大是不悦,这话说到一半,也就收了回去。道:“也罢,他们的起居,我来负责好了。我去道员巷、司前街那边在找找待租的房舍,总是要让他们都安稳下来,平日家中也没那么多事可做,告诉他们有事再来家里,如何?”

    “可是夫子,他们会觉得你这样做,是不想要他们了……”

    “那平日的工钱,继续给他们发全份吧。”阮元想想,一时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家中原本仆从不多,蒋二一个人就能打点清楚,可孔璐华嫁入阮家以后,家里一下子多了好几十个仆从,阮元从未治理过这样的大家庭,自然有些无所适从。想到这里,也不禁补充道:“夫人带来的仆从有五十个,我家原来侍仆,加上四个临时过来做短工的,也不过十二个人,若是他们平日不和,在家里争斗起来,可如何是好啊?”

    “夫子你想什么呢?我家侍仆都是诗礼之家出身,最是明是非的,怎会无端生事,又怎会恃强凌弱?夫子若是担心原来的仆人受了欺负,我自会严令约束他们,不需夫子担心。”孔璐华也知道阮元意思,孔家来人是阮家旧人的四倍,一旦发生争执,阮家旧人必然吃亏。但这样的疑虑,也自会质疑到孔府家人道德品质,是以孔璐华毫不相让。

    “既然如此,这件事也依着夫人,家中总是不要徒生事端的好。只是,夫人有何约束之策呢?”阮元问道。

    “这……这不是重点,你先回答我一个问题,文如呢?她日后该怎么办?”不想孔璐华不仅完全没有回答阮元之问,还另外抛出了一个话题。

    “夫人,今日你从一开始,便似与文如有些不快之事。可我觉得,文如就算与你有些隔阂,她那般安静的性子,却又能做什么啊?”阮元听着,也不禁好奇。

    “那好,你给我评评理,你说说我做错了什么,怎么文如前日一见到我,就像与我早有过节一般,处处与我作对?我前些日子,见你前面严翼堂里,摆放的书架和花草少了些,冷冷清清的,特别无趣。就让莲儿她们到外面多买了四盆花,还给你买了两排书架。可那日我们过去摆放的时候,遇到了文如,也不知为何,她一看我们要换新家具进来,就说什么都不肯。我问她为什么,她却也回答不出来,后来也只说家中习惯了四盆花,两个书架的摆法,增加新的进来,怕你不习惯。你这人平日怎么这般难以伺候?我实在不解,也没再理她,就把新的花盆和书架摆上了。瞧她样子,倒像有个什么心爱之物被打碎了似的,都快哭出来了。夫子你的习惯是绝不能变的么?还是……定是你平日溺爱于她,对她百依百顺,把她惯坏了,连我都敢皇上的不是?”

    和珅听了,也不禁怒道:“你见识怎的如此短浅?这次他朱珪回来,便是皇上要对我动手了!若是有朝一日,咱们家被抄了家,我被皇上下了狱,你又能好到哪去?你冯家如今早已败落,你还有何依靠?若是没有我撑着这个家,你就等着日后流放宁古塔去吧!”

    “好,我就是日后冻死在关外,也绝不用你半分施舍!”冯霁雯素来高傲,又一直以自己的世家门第为荣,这时和珅所言,虽也是事实,可她又如何能够忍受?从这日起,冯霁雯便迁到了偏室,与丰绅殷德夫妇一同生活。和珅看她走了,心中也颇为懊悔,只是碍于面子,却又不愿开口,便也去了侧室长氏之处,对长氏多加宠幸。

    如此数月下来,长氏之弟长五眼看姐姐得宠,便渐渐骄纵起来,这一日竟然私自用了和珅的车马,到京城里四处炫耀,正好与其他路人的马车撞在一起,起了争执。这时巡城的御史谢振定正好路过,见了长五争道无礼,又兼僭用车马,当即下令痛笞长五,并将长五所乘之车焚毁。长五眼看吃了亏,便来找和珅哭诉,和珅自也担心这些科道官员借此机会,弹劾自己,是以怒斥了长五一顿。

    可长五平日本就是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弟,又哪里听得进去和珅这番训斥?听了和珅的话,长五也怒道:“姐夫,那谢振定哪里是什么烧车御史,不过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罢了。你看他那长相,一脸家里人要出殡的样子,不就和你说的什么王杰、董诰,是一个样子的吗?姐夫你想想,若是那王杰和董诰的子弟,也擅用车马,衣服逾制,被他见了,他会上去抽他们吗?我看啊,他就是想着用我这条命,到王杰董诰那里,邀功请赏、结党营私!”

    “你也配说子弟两个字?”和珅怒道:“你给我记住,要不是你姐姐,你现在还在蒙古草原上放羊呢!眼下朝廷里什么动向,你懂个屁!我这一两年若不能小心谨慎些,只怕皇上真亲政了,我命就没了!到时候,你想回去放羊,都没机会了!”

    “老爷,这也怪不得弟弟啊,他平日在街上饮酒驾车,也曾经遇到过其他的御史,那些人谁管过他了?不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怎么遇上这个姓谢的,就非要和弟弟纠缠不清呢?我看啊,他就是冲着老爷你来的!他想着从弟弟这里下手,过几日去参老爷一本,这种事以前也有过啊?”长氏听着弟弟诉苦,也不禁为弟弟争辩起来。

    和珅自然也知道,谢振定这次烧车得手,接下来即便不是他,也会有其他亲附王杰、董诰的御史可能伺机而动。而且长五不比十年前的刘全,彼时刘全被曹锡宝盯住,尚可毁掉车马、卖掉钱庄,可长五却是被抓了个正着,想来更为难办,为了保住自己地位,也只好提前出手,先解决谢振定让其他御史闭嘴。但这种事若是时常发生,那自己也应付不过来,想到这里,不禁怒气再起,又骂了长五一顿,让他和长氏一同离开。

    随后和珅才把刘全叫来,道:“你去看看,咱手里的那几个给事中,哪个最近在京中巡视,让他去找找那谢振定的过失。若是他没有过失,就编造一些,再多联系几个人,把假话做成真话。这一关,该过还是得过啊。”

    “老爷,眼下正有一人。”刘全道:“有个叫王钟健的给事中,来给老爷送军报,顺便还送了两个箱子过来。不如,就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让他去办吧。”这时乾隆已经做了太上皇,政事渐渐懈怠,很多大事又不让嘉庆自己做主。是以一时之间,朝中纲纪渐乱,很多有心巴结和珅之人早已不顾朝廷规矩,混淆公私,随意前往和珅府和军机处,才有这种全然不合朝廷体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