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祖父是朱元璋 > 我祖父是朱元璋最新章节列表 第96章 选师(1)
    丰收的喜悦随着老爷子感觉有些累了,渐渐的变得不再那么疯狂。

    所有收下来的洪薯都登记造册标明数量,而后工部和户部的官员们带着农官等,在堆积如山的洪薯之挑选茁壮的粮种。

    我们这个民族或许在别的方面微微有些后知后觉,但在如何储存粮食改良种子方面,有着超乎寻常的天赋。一搭眼儿,就知道这些即将和作为种子的洪薯,哪些可以耐寒,哪些能长得好,哪些熟透了,哪些还带着瑕疵。

    很短时间内,工部户部的官员们已在心勾勒出数条如何推广的预案。

    这种天赋,其实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漫长的历史长河,无数次饥饿学习积累而来的谋生之道。

    在跟大臣们说笑了大半天之后,老爷子似乎有些累了,抱着斤坐在简易的灶台边上。

    大手全然不顾灶坑里的滚烫,直接扒拉出来一个烤的黑漆漆的洪薯,然后吸着冷气掰开。

    顿时,一股浓郁的香甜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来,大乖孙张嘴!”老爷子掰下一块儿,送到斤的嘴边,“吹吹气儿,别烫着了!”

    斤鼓着腮帮子狠狠的吹了几口,手指头探探温度,可他接过来之后却没吃,反而举在老爷子的嘴边。

    “老祖,您先吃?”

    “哈!”老爷子大笑,“为啥呀?”

    斤举着胖乎乎的小手,“长幼有序,您是一家之主又忙了一个上午,该您先吃!”说着,手继续举高,送进老爷子的嘴里。

    洪薯的香甜在口腔绽放,可最让老爷子心里美的,却是孙儿的懂事和孝顺。

    “看看,看看,啊!”老爷子对左右说道,“才多大的孩子,就这么孝顺?啧啧,三岁道,“谁不给百姓公道,孙儿也不给他公道。”

    “就这么干!”老爷子说着,把洪薯丢嘴里,“你也大了,做事自己心里有谱,咱不能总是叨叨个没完。不过还有件事,咱先替你拿了主意。”

    “瞧您说的,不管何事您做主就是!”朱允熥笑道。

    “大事!”老爷子大手挠挠头,“斤读书的事!”说着,对身后伺候的朴不成说道,“叫人过来!”

    “是!”

    斤是到了入华殿读书的岁数,这孩子性格有些跳脱,正该有严师教导。

    不过之前朱允熥提议了几个人,都被老爷子否了。因为他提议的,多是朝实干派的老臣。这些人做官做事都是万里挑一,但做学问却差了点。

    其实朱允熥看重的就是这些,皇太子又不考状元,何必费心学什么经讲义圣人学说。宋徽宗唐后主等人倒是学的好,隋炀帝也学的不错,可最后什么下场?

    皇帝,必须要务实且知道民间疾苦。

    再说了,作为储君,斤更要学习的是如何用利用圣人的学说来巩固统治,可不是什么风花雪月诗词歌赋。

    可是老爷子这事乾纲独断,朱允熥也不敢多嘴。

    老爷子话音落下没一会儿,朴不成带着三位面容儒雅,长须飘飘的臣过来。

    “臣张显宗!”

    “高逊志。”

    “杨淞!”

    “叩见太上皇,皇上!”

    “原来是他们三个?”朱允熥心暗道。

    看到这三个人,朱允熥就知道老爷子在给斤挑选老师的事上,当真是煞费苦心。

    张显宗如今是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他是洪武二十一年的状元,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自幼便有神童的美名。和其他喜欢空谈的清流不同。此人沉默寡言,不与人结党,行事稳健。

    这人其实早就简在帝心,国子监因为有太多的勋贵官员子弟,所以学风不振。他上任之后马上革除弊端,铁腕整顿国子监的风气,甚至把几个不听话的学子,直接开革出去。

    朱允熥心里早就盘算着委以重任,即便老爷子不选为华殿学士,他也要升此人为礼部侍郎。

    而且他还知道,这位张显总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因为他是首任交趾(越南)布政使,且因为积劳成疾累死在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