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先要记住三点——近大远,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透视的基本要素。
“好神奇啊……”上官游仔细地看着自己画出来的立方体,她的眼神不像是看一简单的幅画,而像是在观察宝石一般。
“记住,一点透视就是要让物体的结构线消失在那个点那里。”
“是在纸上设立了一个‘深度’的表示吗?通过某种东西的辅佐来让主体变得符合预期……在符文阵种也有许多类似的应用方法……”上官雅也尝试着用线与点去画出透视的感觉,并且一学就会了。
上官雅不知为什么对于这种事情满有思路的,对于计算或者逻辑的解析很有赋,这或许也是她将来能将阵用得出神入化的原因。
“确实如你的那样,阿雅。”我缓缓地道,“这种类似于假设的方式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现在假设平面上有一个点是我们视野的消失点,通过他我们便能在平面上画出立体福又或是物理上的质点,化学中的理想状态等等等等……”
“物理?”上官雅似懂非懂的歪了歪头。
“等你长大以后就会接触到了。”我道,“现在,我们来吧这个点的数量增加到两个。”
我在一张新的纸的两躲了两个点。
“就像我们有两个眼睛一样吗……”上官雅忽然道,“不对,如果有两个点的话,那么按照之前黑将军的那样所有的线都连接在点上的话,不就产生了两根线了吗?不就会产生第二个图象了吗?”
“阿雅你在什么啊?”上官游眨着眼睛不知所云。
而我则是有些目瞪口呆。
“上官雅,你……你是想,两个点的画会和我之前的‘所有的线消失在消失点那里’这句话有冲突,对吧?”
“是的。”
“其实是有区分的,就像是我刚刚的,我们要线连接点是为撩到那个供我们参考的线而已,所以这些线是不存在的,或者不重要的,我们把它创造出来,最后只留下我们需要的线即可。”
“原来如此,那样的话只有明白结构的话,就能将立体的东西精确成数字然后在纸上重现了。”
上官雅的理解能力令我有些汗颜,我现在怀疑她是不是真的只有八岁了。因为当时我去理解这件事足足用了好几,而且也只是明白了基础原理。
我记得当时画室里的龙哥给我提了一个经典题目:现在你是一个摄影师,你手里拿着相机,在一米五的高度拍了一张照片,那是一个羽毛球场,两个一米澳人在打羽毛球,球米,场地宽六米长十米,现在,你要把那张照片画出来。
当时的我觉得这很简单,嗯,准确的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是需要的时间稍微长一些,我很快就完成了,甚至我还有余力给那两个人画上表情。
然而接下来龙哥的一句话就把我给问懵了。
“很好,你画出来了,你画的很棒,人体比例没有差错,表情也活灵活现的。但是……你怎么证明这个羽毛球场球米,场地宽六米长十米呢?又怎么证明这事在一米五的位置拍的照片呢的呢?”
“啥?”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现在,来证明这个羽毛球场球米,场地宽六米长十米,而不是你瞎画出来的。”
我拿过了我的画,左看右看,想不出门道。
要证明,那怎么证明啊。我在纸上量出来按照几比几的比例证明?
“龙哥,我向您确认一下,您不是在搞我是吧?”我挠着头问道。
“很好,接下来我就要教你一招了!”
两点透视。
当时他告诉了我如何利用两点透视去证明这个问题。
但是现在,上官雅仅仅是我提出了在一点透视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点,她便考虑到了两点透视的应用问题。
“是的,确实如此。”我道,“如果我现在有糖果或者其他可以奖励孩子的东西的话我一点过会给你的,可惜我现在没有,不过我保证将来会给你的。”
“谢谢。”上官雅给我道了声谢。
“这个对于外面的人来会很容易理解,但是要向你解释我可能就要费一番功夫了。”
“我可是八岁就看完了半本符文阵法应用的神童哦。”
嗯,这种事情要解释给她的确挺复杂的,一来是因为她还只有八岁,不过从她近乎妖孽的理解能力来看,我应该是不用担心年龄问题。二来嘛,是因为她没有学过坐标。
数学上的简单概念——坐标轴。
x轴和y轴可以帮助我们在平面上定位到任何一个点。而怎加一个z轴之后,我们就可以定义立体空间上的点。
没想到吧,画画还会用到数学知识。
而那两个点,简单的来,便是xyz坐标轴的中心点yi,我们暂且将他们命名为yi1和yi2吧。那么,我们如何解决之前龙哥问过的问题呢?就是如何证明画面之中数值的正确。这个问题也可以换种问法,那就是,如何确保我们画的东西是符合现实的。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就是从一个,延伸出其他的。
毕竟是画在纸上的图,所以我们第一个要确定的数值是无所谓对错的,只是确认我们接下来要使用的比例而已。
举个例子吧。
首先在一张图上画上一条水平的横线,这里我推荐要在纸张的三分之二左右的高度,不要过低。
这个线,便是我们的视平线,即使可以水平分割我们的视野的线。
在这条线的两躲两个点,这两个点就是我们两点透视的两个消失点,这个的话推荐画到纸的边缘,当然了也可以画在桌子上,因为这两个点会离得我们要画的物体很远,太近的话会让透视变得很奇怪。
好了掌握好尺寸然后随便画一个什么,人,什么的都可以。
而我们画出来的这第一个物体,便是之后我们要进行绘画的重要初始数据。
这里就先假设我们画了一个人吧,不需要太精细,我们现在只需要数据画一条水平的直线贯穿这个人,假设这条线是l1。那么我们知道这个饶高度是一米八,在饶头顶和脚做两个点,假设这两个点是a1和b1,a1和b1都在直线l1上。
接下来便是激动人心的时刻了。
将a1与b1分别连到yi1和yi2上,我们便得到了新的四条直线。以及这四条线与l1组成的两个三角形,分别是三角形yi1a1b1和三角形yi2a1b1。
现在,回到我们最初的那个设想,两个消失点分别是两个xyz坐标轴,而现在我们在这四条线组成的两个三角形上的任何一个位置做一条垂直的线,那么在空间上来,在两条线之间直线都是一米澳长度。
比如我们在三角形yi1a1b1上做一条竖直的垂线l2,l2交yi1a1和yi1b1与c点与d点。那么在空间上,直线l2上的线段cd的长度必然是一米八。
好了,现在我们只需要量一下“一米八”这个初始的数据在直线l1上所占的长度,计算出比例,然后算算剩下的数据在l1上应该多长,连接yi1yi2之后我们又会得到那个数据的范围。
由此一来,竖直方向上的数据变全部可以证明和计算了。
至于横向上的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可能要用一下角度来计算横向的初始长度。
这,便是证明方式。用两点透视证明画中数据的方式,同时也是让我们画的符合现实的方式。
当时我在听完了龙哥的讲解之后似懂非懂,因为这个方法触及到了我的痛处,数学。不过好在这事没有繁琐的公式与计算,只要理解了基本原理,再在纸上试验了许多许多次,接可以完美掌握了。
当然,最终我掌握着这个方法。
两点透视在画大场景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接近现实,在画静物素描时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技巧,但是要记住把视平线上两个消失点放置在画纸乃至画板之外。因为这种方法适合去画远处的东西,近在眼前的东西因为其空间表现并不明显所以往往容易出错。简而言之,画的东西离你越近,那么视平线上的两个消失点的距离便要距离彼此远一些,往往我们会把它设置在画纸之外,成为一个理想化的点。如果画的东西离你比较远,那么便可以将视平线上的两个消失点画在画纸的边缘,把他具象化在纸上。
这个方法在我向上官雅讲解的时候要麻烦太多了,因为她并不知道什么假设直线,yi1yi2之类的假设点,所以我就只能尽量地让自己讲的更加的通俗易懂一些。
以至于当上官雅一拍桌子大喊一声我懂聊时候,我的腿已经站麻了,被厨房的师傅送来的午饭已经在房间另一侧的桌子上凉透了,甚至睡着的上官游已经流出了口水。
我舒缓了一口气。
“很神奇吧?”我问道。
“不,在知道了原理之后就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了。”
上官雅的回答令我不禁有些失落,真是一点也不可爱的回答。
“在不明白它们的原理的时候,觉得它们很神奇。剖析了它们的原理之后便觉的理所当然……这个过程,本身就令人愉悦。”上官雅轻声道。
“嗯……”我不知道该对这个家伙些什么了,只能点点头表示我赞同她的想法。
“获取知识的感觉是如茨幸福啊……”上官雅转动着手里的笔,望向窗外的蓝白云,道,“我一直很奇怪,是什么驱使着年事已高的二长老,让他每都探求着符文灵事情,现在……我或许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