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自报名参加医疗队开始,一颗爱胡思乱想的脑袋就不曾消停过,设想过无数次再见他会是怎样的情形。
比如眼含热泪朝他飞奔而去?更不要脸一点剧情还往后走了走,比如抱在一起转几个圈儿?虽然这不大可能,但想想也不犯法对不对?
再比如他板着个脸要找她算一算不听周主任话这笔账?她这怂包敢不敢拉着他衣袖撒个娇狡辩一下啊?
还不要脸一点甚至想过,也许苏寒山看见她那一大段表白呢?那她在他面前是要表现害羞还是窘迫?他又会是什么反应?会说“好”字吗?
那些画面啊……
个个对标偶像剧,场场能成名场面——虽然,她知道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毕竟,她跟苏寒山,其实真的没有那么熟……
可是,无论如何她也没想到,会是现在这样的情形。
病人,病人……
她目之所及,全是病人。
来之前,她只知道这座城市生了病,来的路上,只看见干干净净的空旷街道,只有亲身站在这里,看着超出病房近三倍承载能力的病人,她才真正体会到,这座生病的城市在经历着什么,干净空旷的城市外表下多少人在痛苦中呻吟,而她所看见的还仅仅只是一个病区,就在她刚刚走过的门诊部,还有比这里多好几倍的人在看诊、在哭泣、在等着救治……
并没有时间去感慨和悲伤,进入隔离病房第一天,不仅仅要迅速熟悉情况,和本地医护沟通交接,还要着手配合本地医护一起准备开始战斗,而随着他们的到来,医院还要对住院楼进行改造,收治更多的病人。
“谢谢你们……”工作对接的时候,南雅医院负责人眼眶都湿了,“我们……真的全院上一线了,但就这么多医生,医生护士连轴转,苏主任已经连续工作一周了,期间就休息了两次,每次三小时,其他医生也一样,累了就在椅子上趴一趴……”
陶然脑海里再次浮现出苏寒山双眼布满血丝的模样,她抿紧了唇,心里一个声音在说:我们来了!苏老师,我们来了!你不用再那么累了!
可是,陶然错了。
陶然再遇苏寒山,是在病房走廊。
她穿着臃肿的防护服,去给35床输液的奶奶换药水,而他刚抢救完重症病人出来,12床的病人情况危急,他大步流星往12床赶。
和她擦身而过。
她想,他甚至还来不及看清楚和他对面走过的护士是谁,而她,也没有时间回头再看看他防护服上“苏寒山”这三个字。
她听见他叫护士长的名字,而她也进了35床病房,细心核对奶奶的名字后,把新的药水换上。
老奶奶姓黄,眼里含着泪水,轻轻摸了摸她的防护服。
“奶奶,你有什么要求吗?”陶然柔声问。
黄奶奶指指她的防护服后背,颤着声问,“你是首都来的吗?”
“是的,奶奶。”
黄奶奶的眼泪忽然就下来了。
“奶奶不哭。”陶然用纸巾轻轻给她擦眼泪,换了本地方言跟奶奶说话,“我就是本地人,土生土长的,您要有什么想法都和我说,有什么困难也都告诉我,我会帮你的。”
------题外话------
今天晚了啊啊……
说一下:查了资料,也做了调研,援鄂医疗队并非只有呼吸与危重症或者感染科医护,别的科室也有的,据查,神经外科和骨科都有,有查到医生实名,但这里就不公布了。
医疗队人数并不是绝对固定,前期有128人的队伍,也有148人的队伍。
另外,本书是小说,而且不是纪实小说,更不是报告文学,所以有一定程度艺术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