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天下藏局 > 《天下藏局》正文卷 第六百七十二章 二龙湖戏班
    陕省是古董文玩者的圣地。

    西市是圣地当中的璀璨明珠。

    举一个例子,当年西市在金商广场建了古玩商城,位置在朱雀大街中段(后来搬迁到兴善市西街),有人专门进行过统计,里面店铺抽样真品比率高达5-8%,为全国最高。

    大家可别觉得这个比例底了。

    放在潘家园,能不能达到1%?

    我和小竹立马跟进。

    崔先生来陕省之后,果然去了西市,而且还专门去了朱雀路。

    我本以为他会去古玩商城。

    但卞五却告诉我,崔先生进了古玩商城对面的一条小路,小路右转是一道大弄堂,他进了弄堂里的一个宅子。

    我问道:“这宅子干什么的?”

    卞五回道:“门口有一块牌子,写着二龙湖戏班。”

    挂完电话。

    小竹问我:“崔先生专门跑西市去听戏?”

    我摇了摇头:“不是听戏。戏场一般是某某剧院、某某社,而且基本都设在大街上,方便人家买票进去观看,这巷子里面的,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的据点。”

    也不知道崔先生到底去干嘛。

    之后卞五传来的信息是,崔先生自从进入二龙湖戏班之后,再也没出来。

    我们在第二天赶到了西市,来到了那道大弄堂。

    卞五在斜对面的位置找了一家独居老人房子,给了他一点钱,住在那里监控。

    我们到了之后。

    卞五打开窗户指给我看。

    斜对面是一家很老旧的房子,门口挂着一块木匾,上面写着“二龙湖戏班”几个字,字体的墨漆非常斑驳,牌匾上也有灰尘。

    我问卞五:“有人进出吗?”

    卞五回道:“有,看起来都是戏班子的人。”

    “我问了租房子的老汉,他告诉我,二龙湖戏班是老戏班了,他小时候就有,主要跑各地村庄演杂技、戏曲的活儿,这十来年电视电影普及,他们生意远不如之前,但碰到农村一些喜丧事,还会出去演。”

    “听说过两天洛南寺耳一个地方举办大庙会,二龙湖戏班会去演三天活。这几天进出的人,好像都在为这事作准备。”

    我脑海中想起了田家大院里面的那位神秘家主,也穿着华丽的戏服。

    隐隐感觉田家与这个千里之外的二龙湖戏班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天晚上八点左右。

    一辆车斗蒙着帆布的四轮车进入了弄堂。

    戏班大门打开了。

    出来人为头的是一位秃是这里人信奉福主老天官,每隔三年都会举办一次大庙会,附近几个县区不少人都会来耍,这些面具全是福主天官庙旁边树木制造成的,戴上逛庙会有福气、辟万邪,所以大家都喜欢戴面具玩,当地官方已经有将这民俗往旅游业靠的打算。

    我寻思这颇有点东方万圣节的意思。

    到了晚上。

    戏台子已经搭起来了。

    台下人山人海。

    戏台的对面搭建了一座大大的高台,上面端坐着从福主庙里请出来的福主天官雕像。

    神看戏。

    人也看戏。

    有些人脸上还戴着买来的面具,在互相嘻闹。

    第一场开场戏是快板书。

    快板一打,伴着台上之人幽默风趣的语言,台下聚拢了不少人,基本上没人再逛街了。

    第二场是唱京剧《锁麟囊》。

    第三场是表演硬气功,由崔先生上场,铁枪锁喉。

    一杆偌大且锋利的铁枪,被一位大汉执着,枪头顶住了崔先生喉咙下方的位置,崔先生脸上无任何表情,随着他开始发力,铁枪的枪杆慢慢弯曲,最后崔先生一声爆喝,枪杆“啪啦”一下断裂。

    台下顿时爆发出一阵无比热烈的掌声。

    第四场是杂技天外飞仙。

    旁边两根柱子上,柱子中间系着一根绳索,一位十来岁的孩子上了绳索,开始双手平举,在绳索上晃晃悠悠地走着。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提心吊胆。

    卞五给我们发来了信息:“崔先生离开了戏班子,速往东来!”

    我们挤开人群,快速往东边走去。

    走了一段路。

    来到了庄子外面的一个小缓坡,缓坡上树林非常茂密。

    卞五正在林子外等我们:“他戴着面具进去了!”

    我问道:“里面是什么地方?”

    卞五回道:“福主天官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