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小学生 > 章节目录 第八百六十七章 新官上任
    全浙江、福建沿海地区的官员都知道,秦中堂南下绝非只是平定倭乱这么简单,也是朝廷针对近年来东南沿海失控乱象的一种反应。

    朝廷又不是瞎子,对已经普遍泛滥的走私情况怎么可能看不见。

    以秦中堂的地位,再加上得到的授权极大,所以官场中人基本都能判断的出来,秦中堂与其他督抚不同。

    其他督抚出镇地方,基本都是带着朝廷决议来的,按照朝廷的方针办事。而秦中堂则不然,他本身就是决议。

    所以大家之前都在猜测,秦中堂的态度到底是朝哪边的。

    大概秦中堂也明白大家的迫切心里,所以还没下船,就先来了个公开表态。

    无论合不合乎众人心意,这好歹是开诚布公了,让官员们知道风向要往那边吹。

    禁海也罢,开海也罢,反正都是上面大佬的决定,对大多数官员而言,所能做的就是根据上面决策调整自己***而已。

    另外众人还有预感,这一两年浙闽两省要多事了。

    看秦中堂年轻气盛,禁海手段肯定酷厉,然后两省沿海府县就免不了风波四起,弄不好还会发生民乱。

    来迎接秦中堂的官员里,地位最高的人就是浙江左布政使任忠。

    等秦中堂弃舟登岸,任大人连忙走几步上前,然后就代表其他官员问候秦中堂,又说了几句场面话。

    同时也少不了「设下公宴,为秦中堂解封洗尘」这种话都是迎来送往的规定套路。

    但秦中堂却拒绝了今日接风洗尘,摆手道:「肩负王命,不敢疏忽,初来乍到,应当先熟悉辖境风土。

    今日就不必酒宴了等十日之后,本中堂略有所得后,再宴请诸君!」

    官大一级压死人,这里秦中堂最大,怎么安排当然就是秦中堂说了算。

    众官员心里都想道,这位中堂大人果然如同传闻一样,真是有个性。

    正常套路应该是,先通过接风洗尘认识人,进行初步接触,并做出判断,谁是敌人谁是友人,谁好欺负谁不好惹,然后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搞点事。

    但这位中堂大人却要先「静默」十天,然后才开始接触人,确实挺与众不同的。

    正当众人各有所思的时候,忽然又听到秦中堂下令说:「尔等各衙署在这十天,将目前正在做的事项、下半年打算做的事项,以及计划完成时间、自前完成进度全部开列条文,报送到我这里。」

    这不就是考成法吗?左布政使任大人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了一句。

    大部分官员都有所耳闻,秦中堂在京师时,强力推行考成法,搞得六部官员苦不堪言。

    但因为秦中堂刻意收敛,所以考成法今年并没有在地方实行。

    没想到秦中堂亲自出镇浙闽,居然把考成法也带了过来。

    这里实在没有人能与秦中堂正面抗衡,所以秦中堂无论怎么吩咐,所收到的回应都是「好的」。

    有些人就开始琢磨,也许这就是秦中堂到任后的第一把火?

    此后秦中堂钻进了轿子,在亲兵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从武林门进了城,众官员再后面尾随护送。

    秦中堂本性是很想低调入城,不必扰民也不用惊动地面,但奈何身份地位在这里摆着,决定了入城实在低调不起来。

    头:「把他带过来吧!毛伯温

    此时俞大猷别无选择,天天就在幕府门房里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所以来的很快。

    秦中堂喝龙井茶还没有喝出滋味,就看到有个魁梧汉子在陈凤的引导下,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

    此时俞大猷的内心是非常激动的,他这个人满腹韬略,喜欢上书言事提意见,结果几年前为此丢了官职。

    之后屡次上书,结果还是处处碰壁,至今未能重新起用。

    却不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秦中堂个素昧平生、素不相识的顶级大佬居然点名要用自己!

    秦中堂打量了几眼,莫名其妙说了句:「还好还好,你正值壮年,不是少年版的。「

    俞大猷理解不了这句话,但他心里猜测,肯定是不知秦中堂在哪里看到了自己的上书,然后欣赏自己的才华韬略,所以才会准备使用自己!

    眼下倭乱复起,又有愈演愈烈之趋势,正是好男儿建功立业的时候!

    俞大猷行完礼后,就从怀里掏出折子,对秦中堂呈上说:「此乃在工苦心构思出的平倭八策,斗胆献与中堂!」

    秦中堂随手接了过来,但也没看,又开口道:「折子先收了,但我不是让你献策来的,只是想起用你。「

    俞大猷见秦中堂对自己的献策毫无兴趣,虽然有点失望,还是立刻表态说:「宁波台州到漳州泉州,在下哪里都去得,秦中堂尽管使用!」

    秦中堂放下茶盅,很随意的说:「打算任命你当坐营指挥。」

    俞大猷大喜过望坐营指挥这官职就是直接掌兵的,而且地位不低!

    随即又听到秦中堂补充说:「然后你就去趟广东吧!」

    俞大猷顿时就懵了,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正壮怀激烈恨不能立刻上阵杀敌,怎么就一竿子就把自己支到广东去了这位秦中堂到底靠谱不靠谱?去广东这不就等于是流放?

    秦德威又补充说:「从广西各土司征调了二千土兵,你去广东就负责接收吧,年底之前完成训练!」

    俞大猷:「……」

    土兵又是什么鬼?到底能打仗吗?这位秦中堂到底在想什么?让自己跑到广东去训练土兵?

    「去不去?」秦中堂不容置疑的问。

    俞大猷回过神来,连声道:「我

    去,我去!」

    现在不去也不行了,已经别无出头之路了。

    土兵就土兵吧,反正是秦中堂吩咐的。

    秦德威继续说,「还有第二件事,是我的私事。你到了广东后,等待位姓齐的道台上任,然后辅助他修建可以作战的航海大船!」

    俞大猷正在深思秦中堂的用意时,又听到秦中堂说:「这两件事记住要保密,不准在浙闽地方走漏任何风声!」

    俞大猷稍加琢磨就理解了,在远离浙江的广东修建战船和练兵,等将来可作为奇兵,便点点头抱拳道:「下官明白!」

    最起码能证明秦中堂心里是有筹划的,不是心血来潮乱搞一通,就是不知道广西土兵到底行不行。

    送走了俞大猷,陈凤继续和秦德威说话,劝道:「你这一路实在劳累,不妨歇一二日放松,

    比如去看看西湖胜景啊。」

    秦德威不禁想起了五百年后黄金周游览西湖的经历,下意识说:「算了,人太多了。」

    陈凤建议说:「如果你想安静,那就清场啊,直接把别的游客都赶走就行了,你当你这个督抚是假的?」

    当统治阶级这么爽的吗?秦德威摆摆手。

    「王命在身,倭寇未灭,就不必刻意游览西湖了,但应该去岳王庙祭拜。」

    陈凤不禁乐出声来:「你一个姓秦的,去祭拜岳飞?」

    「怎么?不行?不行?你懂个什么?肤浅!」秦中堂不屑地说。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两句,一直到五百年后还在流传。

    自己也是姓秦的,这个逼怎能不装?

    而且还不能大张旗鼓的以官身去,应该偷偷摸摸的微服私访,然后留下这两句,这样故事才够韵味。

    -wap..-到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