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大周不良人 > 章节目录 第三百九十一章 何谓天道(近20000字超级大章)
    不得不承认,有些情话虽然听起来有些让人感觉到油腻,但只要用心,还是能够让人体会到其背后的暖人成分的。

    李太平是一个很敏感的人。

    赵洵的一言一行她都看在眼前,也都记在心间。

    此时此刻她能够体会到赵洵对他的用心,能够体会到那种深沉的爱。

    这是只有真爱才能发出的情感啊,这是只有真爱才能让人体会到的爱意啊。

    “赵郎,你对我...真好。”

    李太平紧紧抿着嘴唇,说出了心里最想说的话。

    赵洵笑了笑道:“傻丫头,你是我的妻子啊,我不对你好,对谁好?”

    李太平的眼中已经噙满了泪水。

    “如果没有发生那么多的变故该多好。若是皇爷爷没有跟你决裂,若是父王能够接受你...”

    “傻丫头,这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的如果啊。我觉得呢现在的状态就挺好的。只要有你在的地方就有幸福的呀。只要有你在的地方我就能够感觉到快乐。快乐有的时候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的附加条件,快乐就是要跟自己喜爱的人在一起,然后过一辈子。”

    突然之间赵洵不再说土味情话了,说的甜言蜜语也不再油腻了,每个字每句话都透着一股深深的爱意。

    李太平一瞬间彻底的被赵洵征服了。

    “赵郎,我要就这么跟你过一辈子。”

    “嗯...”

    赵洵一边轻轻的拍着李太平一边肉声细语道:“好啊好啊,一起一辈子,一起活下去。当然,如果一辈子不够的话,我们下辈子还要一起。”

    李太平轻轻的依偎在赵洵的肩膀上,感受着赵洵的浓浓爱意。

    不得不说她跟赵洵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能够感受到安全感。

    这是他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绝对感受不到的。

    这不就是爱吗?

    有时候爱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只要真心便也够了。

    ...

    ...

    赵洵陪伴完李太平之后回到竹林旁。

    见三师兄龙清泉正自在竹林里悠游自在的吹箫,便拔步上前笑道:“哎幼三师兄,今日怎么有如此雅兴啊。竹林吹箫真的是叫人羡慕不已呢。”

    “哈哈,小师弟,怎么,你配完媳妇了?”

    “呃...”

    一时间赵洵却是觉得有些尴尬不已。

    “算是吧。对了三师兄,你怎么突然想起来吹箫了。”

    虽然书院弟子才艺众多,三师兄又是其中翘楚,可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可是会是一回事,真正表现又是另外一回事。

    三师兄如今的表现欲实在是太强了吧。哪怕是利用腐蚀者进攻的间歇都要吹吹箫,表现一番自己的硬实力。

    赵洵是真的很佩服三师兄。

    “吹箫乃是文人雅士之举,借以抒发心情。”

    三师兄很是傲娇的扬了扬脖子,彷佛是一只傲娇的大白鹅一样。

    呃,这么说倒是也没什么毛病。

    “对了,三师兄,我前段时间听你说可以帮助我练习专注力,现在正好得了空闲要不我们开始吧。”

    “哈哈难得小师弟你有心,那就开始吧。”

    龙清泉的心情大好,所以对于赵洵的请求也可谓是来者不拒。

    对此赵洵自然也没有什么可多说的。

    毕竟三师兄能够倾囊相授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件无比值得庆幸的事情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二人分别走到竹林间的一处空地来,三师兄单手负于身后,开始有滋有味的说起来:“小师弟,其实对于修行者来说要想集中注意力,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你想啊,集中注意力的核心是什么?”

    “呃...自然是要全神贯注,不被外界外物所影响了。”

    “非也。”

    龙清泉摇了摇头道:“小师弟你只是看到了表象,并没有看到其内涵。”

    龙清泉稍顿了顿,继而接道:“全神贯注只是表象,怎么样才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其核心便是要稳住元神。只有稳住元神才能保证你不会受到这些影响。”

    “呃...”

    赵洵一时间懵逼了。

    好家伙这也行的吗?

    他真的没有想到全神贯注是跟稳固元神有关系。

    元神稳固不是就牵扯到了识海方面了吗?

    这可就深了去了。

    “三师兄,你再详细说说看...”

    “嗯...”

    龙清泉见赵洵如此关注这些细节,便清了清嗓子开始十分认真的跟赵洵进行分析。

    “说白了,所谓的识海控制和元神控制就是一体的。只有保持了绝对的控制力才能够稳稳的操控这一切。但凡出现了丝毫的偏差,都有可能会功亏一篑。小师弟,你对于元神的控制力如何?”

    “嗯?”

    赵洵愣了一愣,苦笑道:“应该勉强还算是可以吧。”

    “那你这样试试看。我一会将挥剑斩断面前的这跟竹子,你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看看我是到底斩断了几节。”

    好家伙。

    赵洵心中直是惊呼。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三师兄会让他用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元神控制力。

    “这样真的行吗?”

    “小师弟你可不能怀疑自己啊。要知道你可是保持一定的速度频率,并且在这个基础上逐渐的提升速度有助于提升赵洵的判断力。

    判断力肯定是要在逐步加压的情况下才可能提升的。

    如果一直稳定在某个阶段,那么判断力肯定也会止步不前。

    要想获得突破那么自然而然的要有决断力。

    要想获得提升,那么就要有牺牲。

    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不过现在赵洵还是处于一个适应期。在适应期他能够把握到什么程度是犹未可知的。

    所以必须要严格控制情绪的变化,以防止因为情绪的波动而影响到专注力影响到魄力。

    为什么说出家人修行的话很容易达到较高的境界?

    就是他们对于外物没有太多的追求。

    如此一来他们就能够更好的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放到修行上。

    道门、佛门皆是如此。

    再有就是太监也很容易提升修为等级。

    因为他们在那方面没有需求。

    如此以来,过剩的精力只能通过武道修行来消耗,想不成为一代宗师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作为一名修行者,作为一名至尊至强的修行者,则必须要摒弃感情对于自己的影响。

    如果无法做到这点,那么他的修为等级修行等级肯定会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

    赵洵当然是希望自己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取得长足的提升的,所以他自然而然的要对自己严格要求。

    目前来看,三师兄龙清泉也在竭力的配合他进行提升。

    赵洵目前的提升程度是有限的,但是只要他按照三师兄龙清泉的要求稳步的去执行,在他看来最终提升到某一个阶段某一个程度是一定的。

    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啊,你可是天选之子。

    加油吧,少年。

    赵洵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天赋,毕竟这是连山长都说过和确认过的。

    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他如何能够更好的兑现自己的天赋。

    毕竟对于一个年轻人而言,如果不能很好的兑现自己的天赋那么也是白搭。

    赵洵现在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能否更进一步,能否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就看他接下来的提升了。

    赵洵拼命的集中元神,将浩然气灌入到了识海之中。

    这样他的第三只眼就能够更加敏锐的捕捉到不远处的细节。

    三师兄龙清泉挥动宝剑的速度果然就慢了下来。

    事实上,三师兄龙清泉的挥剑速度并没有慢,只是赵洵的注意力集中了,所以显得三师兄龙清泉挥剑慢了一样。

    “好了,三师兄再来。”

    赵洵知道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进阶过程。

    要想在短时间内结束这一切是不现实的。

    三师兄龙清泉也一直在很配合赵洵的提升。

    但是关键还是要看赵洵自己,要看赵洵对于修为境界的提升有多么强大的渴望。

    若是赵洵充满了渴望,那么境界的提升将会十分的轻松。

    若是赵洵的这种主观能动性不足问题就有些大了。

    “加把劲啊再。”

    赵洵此刻不停的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因为他知道这种心理暗示可以帮助他走的更远。

    ...

    ...

    试过了一次又一次之后,赵洵发现注意力的凝聚并不困难。

    但是要在短时间内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水准。

    赵洵如今的状态可谓已经登峰造极,但是这样对于体能的消耗也是相当巨大的。

    不到半个时辰,赵洵已经是大汗淋漓。

    三师兄龙清泉见状遂不停的冲赵洵喊话道:“小师弟,再加把劲啊。这个时候是最关键的时期,一定要我就明白了。”

    龙清泉一拍脑袋恍然大悟。

    “这不是就和你之前说的那个什么广场舞一样吗?”

    “呃,差不多吧。”

    赵洵心道三师兄龙清泉的理解能力还真的是很强,有那个味道了。

    “其实呢,累点倒是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咱们能不能逐步上量上强度啊。三师兄你一个时辰的时间上了这么多强度,我可承受不来啊。”

    赵洵心道如果有必要他还是要把此刻他的心情说给三师兄听得。

    毕竟训练这个东西都是因人而异的,如果能够定制的话自然是最好的。

    赵洵希望获得最好的训练效果,可是他不希望这个训练会变成对他的一种摧残。

    “哈哈,小师弟你担心的是这个啊。早说嘛。我以为以你的身体强度和修为境界承受这么点强度的训练是小意思呢。”

    三师兄龙清泉双手一摊道:“罢了罢了,若是你觉得这个训练强度实在是太高了,那我们就把训练量往下降一点。这其实也没有多么难的嘛。不过有一点哈,训练量是可以降低的。但是你可得多做几桌好菜。”

    面对三师兄的交换条件,赵洵只能选择答应了。

    他还有什么选择呢?

    为了训练的时候更加轻松一些,答应三师兄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再说了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

    三师兄在书院之中的地位是摆在这里的。

    不管怎么说,赵洵也要给三师兄个面子。

    若是他真的把三师兄给惹恼了,那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再说了,三师兄提的这个要求也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完全没有任何的过分。

    做菜嘛,本就是赵洵的拿手绝活。

    无非就是在之前强度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强度而已,并没有什么好说的。

    ...

    ...

    “嗯,小师弟,你今日又打算做什么?”

    “灌汤包!”

    面对三师兄龙清泉的询问,赵洵毫不犹豫的答道。

    如果说竹林之中的训练场是三师兄龙清泉的主场的话,这伙房便是赵洵的主场。

    在这里赵洵可以做到完全的放松,可以做到彻底的轻松。

    保持放松和轻松是很有必要的。

    在这个阶段内,如果丧失了快乐,那么做出的菜肴也肯定是没有灵魂的。

    赵洵当然希望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所以他会竭尽全力的去做好自己能够做好的每一道菜。

    “灌汤包?这次改吃包子了?”

    龙清泉多少感到有些好奇。

    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小师弟赵洵是很少会主动做包子的。

    他还以为小师弟不喜欢吃包子呢!

    “不错,灌汤包可真的是美味啊,还有锅贴,我觉得可以一起做。”

    赵洵一时间开始流起口水。

    对他而言,这两样确实是美味中的美味。

    就是做起来稍稍有些麻烦。

    不过有三师兄龙清泉在他的身边帮忙打下手,赵洵倒是也觉得没有多么的困难。

    “嗯,好,那我们便开动吧。”

    “且慢。三师兄你先帮我把这些食材准备好,然后弄一下馅料。”

    包子也好,锅贴也罢,馅料都是关键中的关键。

    如果无法保证好馅料的状态,那么做出来的味道肯定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赵洵当然是希望能够一次性的做出一份技惊四座,令所有人震惊的美食的。

    灌汤包和锅贴必须要能够惊讶众人。

    所以他一定要拿出应有的气势来。

    ...

    ...

    厨房如战场,只有真正的勇士才敢迈步进入厨房。

    懦夫进入厨房之后总会觉得哪儿哪儿都不爽利,哪儿哪儿都不舒服。

    赵洵则不然,他觉得这里就是他的主战场。

    此时此刻连一向孤傲的三师兄龙清泉都能够心甘情愿的替赵洵打下手,仅仅凭借这一点就足以看出赵洵的强大了。

    强者无所畏惧,强者会勇攀高峰。

    赵洵在书院之中做过的菜式菜样已经有很多种了。

    但是他还是会努力的去研究新菜。

    这样可以保证师兄师姐们包括恩师山长始终有新鲜感。

    新鲜感还是相当重要的。保持新鲜感可以让一个人永远有着昂扬向上的动力。

    这一点不论是在武道修行还是在做菜上都是相通的。

    很快,赵洵就把灌汤包跟锅贴做好了。

    按照老规矩,三师兄龙清泉是第一个试菜的人。

    不过这一次,三师兄龙清泉有些犹豫。

    “是先吃灌汤包好呢,还是先吃锅贴好呢?”

    看着三师兄那犹豫不决的样子赵洵直是觉得好笑。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不是应该全都要吗?

    “三师兄你就随便挑一个第一个吃好了,反正也都是紧跟着就会去品尝第二个美食啊。”

    “嗯嗯,也是啊。我怎么就给忘了呢。”

    三师兄龙清泉勐的一拍脑袋,苦笑道:“还是小师弟你看的通透。”

    此时此刻,龙清泉恢复到了那个果敢果决的状态,先拿起灌汤包就要咬下去。

    “且慢!”

    见三师兄龙清泉的动作如此“粗鲁”,赵洵连忙喊停。

    “嗯,怎么了小师弟?”

    “呃...”

    “吃灌汤包不是这样的啊...”

    “...”

    “那是怎么样的?”

    “呃,吃灌汤包要先在些什么好呢。

    不过三师兄喜欢就是最好的事情。

    “啧啧啧。三师兄你别光吃灌汤包啊,不要忘了还有锅贴呢。”

    美食不止一种,这有的时候对饕餮来说也是一件麻烦事。

    因为总要去思考该吃哪一个。

    毕竟嘴巴只有一个,胃也是有限的。

    若是什么都想要,很可能最后会什么都得不到。

    目前来看,三师兄对灌汤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不过锅贴还是有可能后来居上翻盘的。

    毕竟锅贴也是大众美食中的翘楚和扛把子了。基本上是不大可能出现翻车的情况的。

    赵洵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三师兄在尝过锅贴之后会做出何等评价了。

    “嗯,若是小师弟你不说我差点都把这个锅贴给忘了。”

    三师兄龙清泉勐的一拍脑袋,笑吟吟道:“好了,接下来我就尝尝这个锅贴有何与众不同。”

    三师兄龙清泉先喝了一口水,把口腔之中残存的包子残渣顺掉。

    一起顺掉的还有包子留下的味道。

    赵洵在一旁啧啧称奇。

    不得不说,三师兄龙清泉的这个举动十分的到位,十分的专业。

    因为控制变量是比较菜品美味程度环节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如果无法做到控制变量,那么美食家做做出来的评价就是不客观的也是不专业的,自然不能被当做参考。

    但是龙清泉现在做到了控制变量,所以他接下来的评价就有相当的说服力。

    “可以了,三师兄可以开始了。”

    赵洵真的有些急不可耐了。

    “嗯...”

    龙清泉微微颔首,随即拿起快子夹了一个锅贴,缓缓的送入口中。

    整个过程十分的优雅,毫无拖泥带水。

    “这个味道...”

    龙清泉强自使得自己保持冷静。

    不过这个味道似乎真的让人欲罢不能啊。

    和灌汤包的鲜味不同,锅贴是一种纯纯的香味。

    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香味。

    油香的味道一瞬间在龙清泉的口腔扩散,让人能够确切的感受到美味感。

    “哈哈哈,小师弟啊,这俩道美食我已经分不出高下了。可以说它们是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啊。如果一定要让我做出一个评价的话,我只能说它们是绝代双骄了。”

    绝代双骄?

    三师兄还真的是会评价啊。

    “真的是绝绝子啊。好家伙,以后这两道美食我只同时推出,名字就叫绝代双骄。”

    赵洵发现三师兄龙清泉很有给美食取名字的天赋。而且他取得名字不仅意蕴还是外形方面都很贴合,可以说是相当完美了。

    “好啊,好啊。献丑了,献丑了。”

    龙清泉微微抱拳,笑吟吟道:“这锅贴和灌汤包都是绝绝子。我觉得书院的一众弟子们都会喜欢的。小师弟啊我们还是老样子,多做一些给他们送过去,让他们品尝品尝可好?”

    “嗯,就听三师兄的。”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多做一些美食对赵洵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

    ...

    显隆帝独自一人盘腿坐在蒲团上,进入到了忘我的入定状态。

    以往他并不喜欢这种孤独的感觉,但是近年间显隆帝越发喜欢上了打坐。

    这会让他摒弃所有的杂念,完全进入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

    历史上想要成圣的皇帝有很多,但有几人真正做到了?

    这绝对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困难许多,所以与其如此,倒不如追求自我的极致提升。

    这种放空的感觉让他觉得识海变得更加广阔。

    慧言法师曾经说过,对修行者来说识海的宽广程度的至关重要的。

    识海越宽广,能够看到的东西也就越多。

    识海越宽广,能够感受到的东西也就越多。

    一开始显隆帝的识海十分的狭窄,就如同一条小溪一样。

    后来这条十分狭窄的识海开始扩张,现在显隆帝能够感受到他的识海已经如同一条大河一样宽。

    当然,显隆帝的野心不止于此,他希望识海能够更加宽广。

    这就需要不断的打坐不断的修行。

    便在显隆帝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时一名小太监小心翼翼的禀报声打断了他的美好愿景。

    显隆帝皱了皱眉,十分不情愿的睁开眼睛。

    “什么事?”

    “启禀陛下,是袁天师求见。”

    “唔,叫他进来吧。”

    袁天罡?对这个答桉显隆帝或多或少还是感到有些惊讶的。

    因为在显隆帝的印象当中,袁天罡很少会主动求见他。

    入宫面圣这种事情在慧言法师身上发生那是再正常不过的,可是在袁天罡身上发生就有些让人觉得好奇了。

    此时此刻显隆帝就很想要看看。袁天罡究竟是为何事而来。

    显隆帝快速的起身,走到御座跟前撩起袍衫下摆,恢复了那个正襟危坐的状态。

    对一名皇帝而言保持绝对的威严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只有你保持了绝对的威严,臣子们在你的面前时才会毕恭毕敬。

    这是显隆帝做了这么多年皇帝所总结出来的道理。

    身为一名皇帝,身为一名天子,必须要有压服群臣的自信才能做的长久。

    很快袁天罡在内侍的引领下进入到了暖阁之中。

    见到显隆帝之后,袁天罡微微躬身拱手行了一礼:“臣袁天罡参见陛下。”

    “唔,袁天师有礼了。”

    显隆帝微微颔首,嘴角带笑道:“不知袁天师这次入宫陛见是为何事啊?”

    “启禀陛下,臣所为之事乃是事关大周未来几百年之国运。”

    袁天罡一开口就把显隆帝给吓到了。

    若是换了一般人说这个话,显隆帝还真未必会信。

    可是袁天罡说这个话,还是挺唬人的。

    因为袁天罡的身份极为的特殊,他有着双重身份。

    其一是大周国师,其二是道门天师。

    换句话说袁天罡就是神棍中的神棍,他说的话由不得显隆帝不信。

    果不其然,显隆帝很郑重的吩咐道:“其他人都退出去吧,朕跟袁天师单独聊一聊。”

    事关大周国运,由不得显隆帝不重视。

    这些宫廷内侍都很识趣的退了出去。

    他们巴不得不去听这么重要的东西呢。

    听到了这些重要的信息却不能说,那简直是太痛苦了。

    说出去的话他们势必会性命不保。

    所以干脆就不要去听。

    在皇宫之中保命的诀窍就是少说多做,也少去打听少去编排主子。

    毕竟皇宫之中耳目众多,你永远不知道隔墙会不会有耳。

    为了避免万无一失,最好避免所有危险的可能,就不要去打听不要去听。

    一众的宫女太监退了出去之后显隆帝凝神望着袁天师,沉声道:“袁天师现在可以说了吧。”

    只见袁天罡点了点头道:“贫道预测到了天机。这一次不是窥天机,是上苍直接降下了指示。”

    轰隆,一瞬间显隆帝直是觉得脑子翁的一炸,整个都要不好了。

    上苍直接降下了指示?

    直接降给了袁天罡?

    不知怎的,显隆帝竟然觉得有些发酸的味道。

    唉,为什么上苍降下旨意的时候不是直接降给他的呢?

    他可是根正苗红的天子啊。

    身为天子不应该是第一个接受如此重要的信息吗?

    为何听到的却是一个神棍?

    此时此刻显隆帝的内心是相当不平衡的。

    但是没有办法啊,事实就是如此。

    所以哪怕此刻显隆帝的心里再不平衡,也得心平气和的去听袁天罡讲述。

    “上苍怎么说...”

    说这话的时候显隆帝的声调明显都有些开始变了,再也没有了半分君王的威严感。

    “未来或有人将取代大周的皇位,而且是个异姓人。”

    袁天罡一字一顿的说道。

    虽然早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当显隆帝听到这里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有人将取代大周的皇位?这个人是谁?什么时候?”

    这些信息点袁天罡并没有一次性的说出来,所以这让显隆帝不是很满意。

    要知道这些都是他十分关注的点,说了和没说完是两个概念。

    袁天罡这个老神棍,当真是懂得张弛有度。

    一开口就有要拿捏显隆帝的意思。

    当然,显隆帝不可能任由其进行拿捏的。

    如今他一定要问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要他问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不怕会有意外出现。

    “陛下莫急,贫道只知道这个人姓赵,也只是有可能。”

    “姓赵?

    ?”

    赵洵?

    显隆帝听到这里的时候本能的反应就是赵洵。

    因为在大周,赵家论显赫唯有雍州赵家最盛,也就是赵洵他爹成国公赵渊这一家。

    但是如今成国公已经被显隆帝除去爵位,赵渊和其后代子孙理论上讲跟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情况下说赵家有可能谋夺李家江山?

    凭什么?

    就凭赵洵?

    显隆帝觉得很不服气,进而进行确认道:“天师真的看清楚了吗,真的听清楚了吗?会不会有假?”

    对于显隆帝而言,确保国运昌隆,确保江山稳固是他的责任。

    哪怕他追求个人修为境界的提升,也必须要保证国家不折损在他的手里。

    这两者其实是并不矛盾的,实现了其中一点后,另一点也有很大的可能实现。

    如今显然国运问题是显隆帝更需要关注的点。

    如果他不能确保国运昌盛的话,很可能接下来他将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结果,那就是朝代更迭。

    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可以永远统治下去。

    这点显隆帝十分清楚。

    历朝历代,基本上皆是如此。

    要保证国运昌隆,前提就是拥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统治基础。

    在这点上大周还是做的很不错的。

    大周的统治根基是士绅而不是所谓的贵族。

    所以哪怕是一些贵族起了叛乱之心,也很难获得足够的支持。

    而读书人是最容易笼络的群体,只要给他们赏赐点小恩惠,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跑来冲你摇尾巴。

    一直以来,显隆帝也是秉承了祖训这么做的。

    他很清楚即便得罪任何人都不能得罪缙绅。

    读书人是大周皇朝的统治基础。

    读书人...

    勐然之间显隆帝想到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如果说读书人是大周王朝统治的基础,那么能够撼动他们统治的不就恰恰是读书人吗?

    如果读书人全部去选择支持新君的话,岂不是意味着大周王朝和皇室就被他们摒弃了?

    一想到这里的时候显隆帝直是觉得一阵的后怕。

    “不不不,这不可能...”

    显隆帝一时间觉得有些头皮发麻。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话,那整个大周朝廷面临的压力确实是太大了。

    身为大周帝国的掌舵人,他此刻确实压力山大。

    读书人除了信奉当今朝廷,还有可能信奉谁?

    显隆帝在内心提出了这个问题,随后很快他就得到了答桉。

    这个答桉就是书院。

    一直以来书院都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

    这一点是母庸置疑的。

    很显然书院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读书人有两条出路。

    其中一条自然就是为朝廷做事为显隆帝做事。

    科举考试的存在是这条道路畅通无阻的基础。

    读书人从决定走这条道路开始,就要经过层层选拔,层层筛选。

    从地方层级的考试开始,到国家一级的考试。

    每个考试细节都至关重要。

    因为只有把每一级的考试都完成好,从中脱颖而出,他们才有可能走到最后一步--殿试。

    殿试之后这些读书人就获得了入朝为官的资格。

    虽然通常来说一开始他们做不到太高的官位,但是只要能够忍能够熬,通常来说一辈子下来做个四五品的官员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再想往上爬,想要爬到三品以上的高位就要看运气或者看家族背景了。

    虽然大周皇朝在有意的削减世家的影响力,但是不得不说到目前为止世家并没有彻底消散。

    显隆帝就知道雍州地界上有几个势力十分庞大的世家。

    这些世家的势力甚至一度可以左右朝政。

    当然显隆帝登基之后对这些世家进行了严酷的打压。

    被打压之后的世家老实了很多,许多事情他们不敢再去做了,开始变得老老实实安安稳稳。

    当然,显隆帝知道这一切都只是表象,都只是暂时的。

    只要给了这些世家机会,他们仍然有可能东山再起,仍然有可能死灰复燃。

    所以显隆帝一直以来不敢给他们这个机会。

    显隆帝一直在严格控制世家的资源。

    以防止出现世家干政的情况。

    让更多的寒门子弟上位是有助于朝廷统治的。

    因为寒门子弟没有那么多背景,没有那么多盘根错节的关系,比较好控制。

    相较于世家有着巨大的靠山,寒门子弟唯一的靠山就是朝廷。

    离开朝廷之后他们就什么都不是,脱下了那身官袍之后他们同样什么都不是。

    所以如今整个朝廷上下大概有超过七八成的官员都是寒门出身。

    显隆帝在严格控制朝廷中寒门官员的比例。

    只有保证绝对的寒门子弟数量,才能够保证朝廷的话语权,才能够保证皇帝的权威性。

    正如他之前所说的,寒门子弟都是一群狗。只要随便给他们丢下去几根骨头,他们就会争相抢食,就会兴奋的冲你摇尾巴。

    而世家子弟不同。世家子弟见多识广,整日钟鸣鼎食。

    可以说世家就是一个微缩版的皇家。

    许多皇家享用的东西世家同样也可以享用,无外乎换一个名字罢了。

    所以他们骨子里其实是对皇家对朝廷有不屑的情绪的。

    这也是为何显隆帝不愿意用世家子弟的缘故。

    人都是希望被吹捧的,显隆帝也不例外。

    显隆帝一直幻象几百年后他能够在青史留名,能够成为所谓的千古一帝。

    这当然不容易,但是显隆帝觉得这并非没有可能。

    因为对显隆帝而言,他只要能够实现文治武功中的任意一件,就有资格有可能跟历史上的那些明君圣君去进行比较。

    只要他敢于去比较,就有可能比过他们。

    当然,一切还要看史官的态度,看史官去如何执之中到处可见瓷器碎片。

    所有宫人们皆是大气不敢出。

    所有人都能够明白此刻皇帝陛下正在气头上,这个时候出面去触碰皇帝陛下的霉头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显隆帝之所以如此的愤怒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如今整个朝廷上下都是一群阿谀奉承之辈,真的遇到了事情很少有人能够给显隆帝提供应有的帮助。

    而显隆帝能够依靠的也就是慧言法师跟袁天罡两个人。

    慧言法师不用多说了,袁天罡的话其实是一个神棍属性很重的人。

    很多时候袁天罡能够做的事情都是他想做的事情。

    如果袁天罡不想,他只需要闭紧嘴巴就是了。

    对于袁天罡来说,保持绝对意义上的沉默其实就是局势并无大碍的表现。

    换句话说,如果袁天罡发声了,那就是事态已经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了。

    袁天罡这次入宫面圣,是出乎了显隆帝的意料的。

    他没有想到袁天罡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

    其实现在仔细想想,袁天罡这次入宫面圣还是存有不小的私心的。

    如果袁天罡真的只是一心为了朝廷的话,他绝不会直到现在才发生?

    换句话说他早干嘛去了?

    等到局势已经不可控,已经乱作一团的时候再跳出来充作好人?

    显隆帝直是越想越气。

    他什么时候遭受过这种委屈?

    唉,只能说遇人不淑啊。

    显隆帝平日里实在是太信任袁天罡了,对其的宠信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

    甚至显隆帝给予了袁天罡及其弟子相当程度上的自主权,可以由着他们的性子去做一些事情。

    这就导致袁天罡越来越飘。明明他的身上有着窥探天机的任务,但经常在其窥探了天机之后却不第一时间向显隆帝禀报。

    如此以来,显隆帝要他又有何用?

    显隆帝很清楚袁天罡其实此刻内心还是?

    ??小九九的。

    他此刻应该在权衡利弊盘算着如何才能够把道门的利益最大化吧。

    其实仔细想想,慧言法师也应该是差不多。

    只不过此刻西域佛门刚刚入主中原,还需要得到朝廷方面的大力支持。

    换句话说,此刻慧言法师的翅膀还没有硬呢,所以他不可能像袁天罡那样看起来无欲无求。

    好看的言情

    所以慧言法师目前来说在对显隆帝的态度上明显要比袁天罡更恭敬一些。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呢?

    等到慧言法师获得了他所希望得到的东西之后呢?

    他还能够保持初心,像现在这样对显隆帝毕恭毕敬吗?

    显隆帝并不知道。

    ...

    ...